MBTI中有三個容易內耗的人格類型:INFP、INFJ、ENFP
今天我們來聊聊INFP。
INFP也被稱為調停者人格。他們特別怕被別人討厭,也很擔心一旦別人了解真實的自己後就不會喜歡自己。他們往往是個活得很彆扭的人,例如在吵架時不愛說話,雖然不愛開口,卻又特別希望對方能夠懂自己的心情。
INFP很會裝,剛認識時會表現得很開朗活潑,而在談戀愛時則會裝出一副很堅強的樣子。所謂堅強,就是指兩人吵架時,即便心裡非常在意且生氣,嘴上卻會說:「你對我來說沒差,我根本不會為你生氣。」但其實,他們的心裡比誰都難過。因此跟INFP談戀愛需要付出更多的愛與耐心。
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會養出INFP呢?
首先,是爸媽關係不太好、個性差很多的家庭。INFP之所以表現出調停者的特質,部分原因就是在他們小時候,家裡爸媽關係不太融洽,生活中常常有很多摩擦跟衝突。其中一方父母個性強勢,情緒不穩定,常常暴怒。這導致INFP的成長環境變得很不安穩。為了保護自己,他們不得不學習如何調解爸媽關係,觀察他人臉色,甚至變成雙方情緒的垃圾桶,變得特別小心翼翼。在這種緊張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INFP,會很怕衝突和吵架,同理心也特別強。因此在跟INFP相處時,會覺得很舒服,因為他們很會傾聽,也不喜歡麻煩別人,寧可自己吃虧也不想跟人起衝突。
第二種情況是爸媽其中一方很會用隱性的方式控制人。很多人可能會以為INFP的原生家庭一定是缺愛的,但其實不是這樣。有些INFP的家庭不缺愛,卻還是會培養出INFP個性。這是因為有些爸媽雖然會提供很好的物質生活,表面上也很愛小孩,但實際上有很強的控制欲,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決定。他們缺少的其實不是愛,而是理解和尊重,是一種踰越情感界線的行為。
舉例來說,當爸媽問你想喝什麼,牛奶還是可樂,你開心地回答想喝可樂,但爸媽會說喝牛奶對身體比較好,然後直接幫你決定喝牛奶。表面上好像讓你自己選擇,實際上卻不尊重你的選擇。在這種表面開明但實際上處處受限的家庭中長大的人,就不想再說出任何想法了,因為不管說什麼做什麼,最後都會被管東管西和否定,還不如直接做爸媽期待的事情來避免吵架。
這就造成長大後的INFP,內在的目標感和責任感不強,動力不足,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拖拖拉拉和怕做決定,遇到事情喜歡逃避。因為他們從小被壓抑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,所以習慣把負面情緒悶在心裡,進而變得敏感、沒自信、內耗糾結,還有完美主義傾向。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INFP是典型的後期才會發光發熱的人格,因為需要在前期處理來自內心世界的很多困擾。
那要怎麼辦呢?重點就是要發揮優點避開缺點,運用天生的天賦和強項來帶動改善缺點和弱處,同時增強現實感來平衡人格。我發現很多能突破自己弱點、成長為更成熟INFP的人,往往都很會發掘自己的優點。比如很多藝術家都是INFP。要記住,如果你是INFP,那麼你身上一定有特別厲害的地方,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它,並且在自己拿手的領域繼續深入。